登山徒步包和我們日常的背包有很大的區別,其中最大的區別就是背負性的區別,因為登山徒步包往往背的東西比較多,為了減輕背包的負擔,所以登山徒步包出現了一個背負系統,當下正規的登山徒步包都有這個背負系統,它可以將背包的重心轉移到腰部位置,背的時候整個背包的重量將不再是只依賴肩膀。
想要讓戶外活動變的完美,那麼我們就要從打包開始,一個背包打的好還是壞,其實很好判斷,將打包好的背包放在地上,看背包能不能立起來,如果背包能立起來,那麼你的戶外活動就會有一個好的開始。
登山背包推薦:Gregory Gregory 背包 Gregory 登山包 其次,打包的時候請最大的利用背包內部的空間,如果背包裡面有空隙,那麼可以利用襪子,內衣等來填充,盡量不要帶堅硬的物體,對於一些比較重的物體也不要帶,對於背包人來說,應該盡量減輕背包的重量,例如玻璃杯可以換成塑料杯。如果是新買的裝備,一定是拆了包裝之後,然後將物品裝進背包,而不是將包裝盒一股腦的裝進去,因為包裝盒也會佔重量,而且還會佔很大的空間。
攜帶的裝備盡量是那種一物多用的裝備,東哥建議大家準備一個清單,每次戶外活動回來之後,都要不斷完善自己的清單,將那些每次都不用的東西就可以刪掉,下次就不用帶了,而在清單上添加上那些會用到的裝備。 所有的戶外裝備盡量不要外掛在外面,能裝進背包裡面的都要裝進背包,帳篷桿可以豎著插進去背包內部,這裡建議大家購買防潮墊的時候,買充氣墊,因為充氣墊收納後更加的迷你,如果是泡沫墊,那麼可以捆在背包的側面,盡量不要放在背包的頂部和下面,因為在樹叢裡面走的時候會比較費事。 登山徒步包在使用過程中,一定要保護好背包上面的各種扣,切記背包上的扣是使用最頻繁的,而且一般損耗比較大,一旦主扣損壞了,那麼你的背包可以說就廢了。所以背包在使用過程中,盡量扣上所有的扣,卸包之後,也應該扣上主扣。 登山徒步包在裝好之後,整體的重量應該是比較均勻的,千萬不要裝的一邊重一邊輕,這是最傷肩膀的。切記在徒步的時候,千萬不要時快時慢,最好的方法是勻速前進,這是最省體力的。 更多資訊,歡迎關注Gregory 台灣官網。
雖然都知道戶外山野的風景很漂亮,但想到買裝備、背負重物上山,就覺得心好累?本篇專為新手設計,教你挑選登山背包、輕量打包兩大訣竅,讓第一次露營的登山新手安心,讓挑戰者更有信心!
登山背包從45升開始挑選
從設定背包的上限開始謹慎篩選適合自己的款式
背包的容量越大,總重量越重。
從登山新手開始就要有輕量化的意識。
登山背包的容量,是以升數來計算的。一般來說,背帳篷睡袋上山的過夜行程,需要使用到60升以上的背包,但並不是容量越大的背包越好,因為塞進越多物品的同時,也意味著行李會變得越重。為了避免消耗過多的體力,請盡量精簡裝備、讓背包越輕越好,不過最重要的大前提是,該帶的物品都要帶齊,確保自身安全,不要為了追求輕量而犧牲必需品。
考量到最低限度的輕量化,建議新手挑選一個45升左右的登山背包,若打包技巧漸漸純熟,這樣的容量已足夠應付兩天一夜的行程。總之,先決定背包容量的上限,再來思考如何篩選放進背包內的用品。
登山背包推薦:Gregory Gregory 背包 Gregory 登山包
根據需求選擇背包容量
登山型|兩天一夜|30L(追求輕量的極簡主義)
將背包本身的重量降到最低,適合想把所有裝備道具都輕巧化的極簡主義者。越是登山老手,越懂得如何減少裝備,即使只有30升的容量,也不會影響露營的舒適性。
登山型|兩天一夜|40L(應付兩天一夜綽綽有餘)
完全防水的登山包,突然下雨也不會淋濕物品,材質堅固令人感到非常安心。布料耐磨耐用,適用各種登山行程,如果拆掉背包裡面附上的防雨罩,重量會更輕。
登山型|四天三夜|50L(長時間行走能降低疲勞感)
採用能確實支撐重物的背板,長時間在山中行走也不易感到疲累。如果裝備比較重,更要選擇可減輕疲勞、輕鬆背負的款式,避免讓肩膀及腰部疼痛。
掌握打包的基本要素
正確的登山裝備打包,讓你好收易拿、行李更輕巧
若要攀登難度高的山脈,裝備就要講求小型輕量,特別是體積小比重量輕更加重要。因為若登山背包過大,在岩石多的地區行走時,身體不易保持平衡,容易因強風而晃動,增加失足墜落的風險。
關於登山有一句俗語,越是登山老手,背包就越小。話雖如此,不管再怎麼輕裝出發,必要的裝備還是要帶齊。打包時要先問問自己,哪些物品對自己來說是最不可或缺的工具,再從中嚴格挑選出要帶的物品,藉此預先演練打包的方法。只要不斷累積經驗,背包的體積就會越來越小,而帶上的物品絕對夠用。接下來,要傳授給大家打包技巧的重點。
A:為了提高背包的重心位置,將體積大且重量輕的睡袋放在A區,移動時不會用到睡袋,因此放在最下層。
B:鍋具、爐頭、移動電源、急救包等相對有重量、堅硬又精密的物品放在B區,比較重的用具靠近身體可保持穩定,容易損壞的物品也建議放在內側避免碰撞。
C:防寒衣、雨具或替換衣物等柔軟材質的物品放在C區,如此一來就能減緩背包外側受到外力衝擊時損壞物品的風險。而且衣物類會自然蓬鬆,可以牢牢地將其他物品固定。
D:水與食物的放置區,水也可以放在背包內的水袋夾層。打包時將最重的水放在貼近背部的肩膀正後方,比較能夠保持背包的平衡,也會感覺重量較輕。
E:食物放在E區。一般來說,最上層是放入移動中最常使用到的物品,例如行動糧或頭燈。附有防雨套的登山背包,通常也會放在這個位置。
不失敗的登山裝備打包流程
1. 確認登山背包的寬度:睡袋最先放進背包裡,為避免浪費空間,先確認背包寬度後再往下擠壓。
確認登山背包的寬度
2. 善用防水袋:在背包內先放進防水袋,再將物品塞入防水袋中,如此一來就不用擔心內部淋濕,也比外罩式背包防雨套好用。
善用防水袋
3. 易碎物放在靠近背部的那一側:重量較重、容易損壞或重要的物品放在靠近背的那一側,如果放置的方式會讓背部感到不舒服,就要適時做調整。
易碎物放在靠近背部的那一側
4. 帳篷用垃圾袋裝起來:帳篷布幕不用專用袋,直接放進垃圾袋裡,不需摺疊直接塞進C區。因為撤營時,將淋濕的帳篷裝入垃圾袋比較方便。
帳篷用垃圾袋裝起來
5. 小配件可收在外側口袋:地釘或防潮地布等小型配件,可收納在背包外側口袋,水壺等有重量的物品一旦掉落會導致無水可喝,盡量避免放在側袋。
小配件可收在外側口袋
6. 越常用到的物品放在上層:在移動時可能需要隨時拿取的物品放在背包上層,例如頭燈、行動糧;紮營時才會用到的道具放在下層即可。
越常用到的物品放在上層
登山打包技巧大公開
聰明收納與分配重量讓你人包一體無負擔
儘可能將衣物壓縮變小
好好利用真空壓縮袋:像是羽絨外套等占空間的衣物,利用真空壓縮袋可以縮小體積,增加背包里的收納空間。
收納時的形狀也要講究:盡量壓平放在背包內側睡袋套或睡墊等可壓平的物品盡量壓扁,放在背包內側時才不會使背部有異物感。
打包時要考慮方便性
1. 使用可摺疊軟式水壺:建議使用便於攜帶的可摺疊軟式水壺。行動時需要的飲水量預先裝進水瓶內,並放在伸手就能取得的地方。
2. 不浪費空間:炊具用品內的空間也不要浪費,可放入爐頭或食材,為有效利用空間,建議選購可以整齊迭放的物品。
卸下背包、再背上背包的動作非常消耗體力,因此手機、行動糧食或太陽眼鏡等在登山途中可能會用到的物品,請收納在方便拿取的地方,例如背包側袋或胸前包。
不建議將物品收在背包外面
帶著超出背包尺寸的泡棉睡墊,在滿是石頭或草叢的地方行走,容易不小心失去平衡。將杯子弔掛在背包外側也一樣,若被樹枝勾住,大部分的下場都是掉到山下變成垃圾。因此,行李盡量不要超出身體左右兩側,或是不要在背包外側掛上多餘的物品。
只要有露營裝備,任何緊急時刻都能保住性命。一般旅行都要規劃個老半天,如果你擁有紮營技能,帶上裝備就能立刻出發,讓你的野外宿營比躺在家裡更舒服!
最近有一些人問了登山包的問題,想一想就趁這個機會來分享一下登山背包必須要知道的,如何選取登山包以及之後再分享一個打包注意事項。 怎麼選登山包,想要買登山包,看網上一堆文章,卻又不知道怎麼下手?
很多人剛接觸登山戶外活動,第一個面臨的戶外裝備就是登山背包。 即使可能想省錢,還是需要了解自己的需求! 現在不管徒步、登山、越野跑、溯溪等都有專用的包,確認自己的需求目的可以省掉第一個煩惱~目標越仔細,自己需要的背包就會越有方向!
一定要登山包啊!
登山包是跟一般包差在背負系統,背包重心穩固在背部腰椎上,有腰帶的作用是平均分散重量在腰、肩,在長時間的登山使用上會有明顯的差異。 到底要借還是要買?要買什麼升數大小?什麼牌子?價位?背起來哪裡有差別?
登山背包推薦:Gregory Gregory 背包 Gregory 登山包
登山的每個裝備都必須做好功課
所有上山的東西都在背上,而怎麼選包包...還真是個大考驗!而每個人自己喜歡的背負系統、顏色款式、大小升數需求跟喜歡的收納設計、外掛系統都不同。 在確認包款後,擁有一款自己的背包,不用怕弄髒弄破,保證是最好的選擇!
一個好的登山背包設計
設計上應該有:頂袋、外掛系統、水袋孔、可以調的背長/肩帶/腰帶/胸口帶、兩側的水瓶或物品置物空間、腰帶上的置物空間...等。暫不論外表下,每個品牌在細節的設計上會有不同,但通常內部置物空間也會有水袋的隔間。
到底背不背得動/需要多大呢
再來,衡量自己的背負能力,一開始登山的人假若都是跟團,不需要背公糧公共裝備(例鍋爐帳篷),那麼可以選擇45左右的包。能力上升、大概了解自己的負重能力之後,可以自行選擇要不要加升數,通常參加自組團的加上食物鍋爐等,不僅考驗負重能力,更是要注意打包技巧!
想要找到自己的一款登山包
除了看看網路、聽聽驢友分享,最好的方法是到戶外用品店現場看,現場背,不同用品店也會賣不同的戶外品牌。因為每個人生理條件有差異,別人眼裡的優質美麗背包不一定適合自己,親自嘗試不同的包之下,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身體的背包,能減少登山造成的傷害。
了解更多資訊,歡迎關注Gregory 官網。
背包可說是戶外玩家最經典的戶外裝備之一,要在戶外活動絕對少不了它,因為所有的戶外家當,都必須收拾妥當放置於背包中,才能展開旅程。雖然背包只是以一~二條肩帶加上放置物品的袋子所結合而成的,但是依照用途的不同、設計理念的多元化,背包已有一定的複雜度,需要花時間與心力了解,找到適合自己行程與活動的背包,因此下面將會分段解說之。
用途影響設計
即便是中小背包,行進間若將背包的胸扣與臀帶扣好,將有助於提升步行效率。
不同活動都有其自然環境差異,加上行程時間的長短,也會影響攜行裝備的多少,因此根據戶外活動類別及行程時間,便出現了不同容量、機能的背包款式。
或許很多新手會疑惑,真的有差嗎?,但只能說裝備之間當然有泛用性,可是特化出的功能的確有助於便利性與對應環境的機能,例如使用帶有輪子的行李箱自助旅行,雖然對行李的保護性很高,但卻只能以手提或拖拉的方式移動,或許在機場、高級旅館還很方便,但到了鄉下或是缺乏電梯、平整路面的地方時,那簡直是噩夢一場;反過來說,登山背包可否當作自助旅行背包,答案當然是OK!但它的缺點卻是只要你移動,就只能用背的,而且最好把所有肩帶、臀帶、胸帶都扣好、調整好,背起來才舒服。
因此,要找尋什麼樣的背包,要先了解活動性質的差異,接下來還得建立機能與用途觀念,最後才是挑選自己的需求,因此下面就以登山徒步用背包作為解說範例:
登山徒步用背包
登山背包是登山者最重要的裝備之一,它必須具備能將所有山中食衣住行的家當裝入其中的大容量,又必須能提供給使用者長時間背負的舒適性,且不會因為背負過重,造成過度勞累或腰酸背痛。
直式內架背包因為具有良好的背負系統,使得背負背包後重心緊靠身體,故十分穩定,這能減少因背包重量而讓人重心不穩,導致發生失足的危險;而且在穿梭雜草茂盛的灌木叢時,也有較不受阻礙等許多優點,所以在登山裝備市場推出後,立刻成為登山背包的主流商品。
數十年來,登山背包在外觀與機能上一直有著顯著及劇烈的改變,近年來不少背包品牌都有專為女性設計的大背包。
登山背包推薦:Gregory Gregory 背包 Gregory 登山包
登山徒步用背包特性
登山徒步背包的設計,必須以容量大及背負舒適為主要的考慮因素,以一個設計優良的大型直式內架背包(Internal-frame Packs)而言,通常必須具備下列六個特點:
雨套是登山背包不可或缺的配件,而這項配件如今許多中小型背包都直接附有雨套的設計。
1、符合人體工學的背負系統(Suspension System):好的背負系統必須能將背包的重量,平均分散到使用者的背部及腰部。
2、臀帶系統(Hip Belt):設計良好的臀帶,不但合身舒適,而且能有效分攤肩部的重量。
3、透氣系統(Ventilation):若透氣系統不佳,長時間緊密接觸背部的背包,會造成背部汗濕而不舒服。
4、綁帶系統(Attachment):背包的綁帶系統主要包含睡墊、冰鎬、冰爪及登山杖收納的綁帶,再加上必要的背包束緊帶。
5、頂袋、側袋、其他小口袋(Accessory Pockets):可視使用者的需要考量其必要性。
6、水袋的相容性(Hydration Compatibility):隨著愈來愈多人愛用吸管式水袋系統,背包本身搭配水袋的相容性也愈形重要。
登山徒步用背包分級
目前登山裝備市場上的登山背包商品,可分為三個主要的等級。
1、簡易級:此類背包僅具有單純的主袋及背帶,並無任何背負系統或支架設計,適合用於一日游的小背包。
2、輕量化級:此系列背包以輕量化為主要設計考量,採用較薄、較輕量的布料,背包空重十分輕量是其優點。
3、耐用級:許多傳統的內架背包就是這一型,背包本身有完善且可調整的背負系統,並附有許多海棉襯墊,以增加背負的舒適性;背包布料也以耐磨厚重為主,但背包本身空重太重是其缺點。
左:小背包非常適合單日的徒步。 右:傳統的內架背包布料以耐磨厚重為主,但背包本身空重太重是其缺點。
中型背包適合短天期但行李較多的探勘行程。
背包的裝填建議
買了一個好背包,如果不懂得裝填技巧,不但會造成背負的不舒適,還會因為無法將所有的行囊放入,而無法充分發揮背包的性能。打包良好的背包,外型看起來是整齊清爽的造型,打包技巧失敗的背包,外型則明顯的歪七扭八,或有重心斜向一側的狀況。
背包的重心
打包的基本原則,依據重心位置不同,會產生不同的背負感覺。然而,不論重心在上或在下,將重物放置於靠近身體背部的區域,是永遠不變的大原則:
1.重心偏上的打包方式:這種方法具有背負舒適的優點,但是在行走於斷崖、崩壁等危險地形,重心需要極度平衡時,比較有重心不穩的問題發生。
2.重心偏下的打包方式:對通過危險地形,低重心打包方式有利於平衡,但背負比較容易造成不舒適感。
背包裝填法
正確打包可有效發揮容量更能平衡重量與便利拿取裝備。
基本上在戶外登山徒步的行進間,採用的裝填方式與順序,可用下列的基本原則與步驟。
1.單一體積大的裝備先鞏固背包底層
2.保暖及換洗衣物鞏固背包中下層
3.中下層空隙填塞食物
4.重物放置要左右均衡
5.最重的物品放置於中上層靠背部處
6.經常使用的裝備放置於背包上層
7.鍋具的打包技巧
8.背包兩側的打包
此外切記將所有會擔心受潮的裝備,例如衣物、睡袋等收入防水袋,這點雖然與背負舒適無關,但是卻與你的生命息息相關。畢竟維持身體乾燥溫暖,可有效避免在野外發生失溫,導致休克甚至死亡!
推薦閱讀:
面上的戶外裝備選擇多不勝數,選擇自己真正需要帶的東西也是非常重要的,購買裝備時,在考慮品質及耐用性的前提下,應要盡量挑選重量較輕、體積較小的物品,登山東西帶太多或太少都不理想,背包打包的方式也會影響到整趟旅程的舒適性。
登山背包怎麼打包?登山背包打包技巧是什麼?登山必帶的物品有哪些?
一、 登山打包技巧
打包的好壞可以直接影響登山者的速度與耐力,一般登山者會盡量讓背包的重量落在臀部,避免落在肩或背部,而重的物品應盡量放在背部中間,取得背包平衡。
登山背包打包技巧
1.重量分配原則
A底層:體積最大、重量輕的物品,如:住宿使用裝備(睡袋、睡墊、拖鞋、禦寒備用衣物)
B中層(靠近背部):體積最小而重量最重的東西,如爐頭、食材
C中層(靠近外側):其他行進中不需要的物品,如鍋具、瓦斯爐等物品
D上層:行進中有可能會用到的裝備,如雨衣雨褲、行動糧、頭燈、急救包、地圖
2.放置物品原則
打包時不但要注意重量的分配,也要有條理地放置物品以便於取用,最常使用的物品應隨身攜帶,或是放至頂袋或側袋,外套口袋或隨身腰包也很方便,改變或調整物品的放置有助於減輕長久背負所造成的疲勞酸痛。
3.物品的防水
打包時也要注意物品的防水,即使背包的材質防水,也無法保證是不是百分之百不會進水,接縫、拉鏈、口袋或是防水塗料磨損的地方都有可能滲水,若禦寒衣物、睡袋等物品因此濕掉,可能會造成失溫的風險。除了背包外的防水背包套,也可以自行在背包內加套一個大型的背包內袋以保持物品乾燥,或是將物品用塑料袋、密封袋一一包好。
登山背包推薦:Gregory Gregory 背包 Gregory 登山包
二、 背包打包的口訣「ABCS」
登山打包技巧整理
Accessibility 易取性:
行進中最常使用的東西擺在最易取得的地方,依據物品的特性不同一一放置。
Balance 平衡性:
背包內的上、中、下層的物品擺放重量需平衡
Compression 壓縮性:
壓縮物品以節省背包空間、重量集中
Streamlined 流線型:
背包應與背緊貼,看起來應是人包一體,如果上述三者(ABC)都有確實,那背包就會呈現飽滿的流線型。
三、 十項必備物品
除了衣物、糧食和水外,還有一些東西雖然不是每次登山都會用到,但卻是發生緊急狀況時,絕對不可缺少、能救你一命的物品。
在準備物品前,先思考兩個基本原則,第一,當意外發生時,你帶的物品能因應危急事件嗎?第二,你能在意外發生後,平安地露宿渡過夜晚嗎?大多數的登山者寧可多帶一些重量以備不時之需,謹慎挑選保命裝備,也不會讓自己陷於風險之中。
《登山聖經》一書中提到的十項必備物品:
1.定位、導航工具
地圖要護背或是貼膠帶防水,攜帶指北針或是其他定位工具,雖然現在手機也是很方便的導航,但不能只依賴手機這個工具,避免當手機摔壞或是功能故障等問題發生時,迷路的風險。
2.防晒
包括太陽眼鏡以及防晒油,防止長期受紫外線照射傷害眼睛和皮膚,高山上的紫外線是不容小覷的,攜帶護唇膏也可保護嘴唇避免晒傷。
3.保暖(備用衣物)
當衣服不小心溼掉或是發生其他緊急狀況時,備用衣物能讓你渡過惡劣狀況。有乾燥的衣服穿相當重要,通常是穿一套,帶一套。
4.照明
頭燈、手電筒、電池等
5.急救箱
各類藥品、紗布等,預防勝於治療,急救箱應放在防水袋裡保持器材幹燥。
6.火
打火機、火種、蠟燭等(凡士林也是很好的火種,易於生火),當有緊急狀況發生時,火不但能帶來溫暖還能烘煮食物、引起注意。
7.修護工具包
例如小刀、繩索,刀是非常實用的工具,在急救或是料理食物等都能用上。
8.營養(備用糧食)
多準備一天或是更多的備用糧食(依行程天數考慮),以備不時之需,備用糧食可以是肉乾、麥片、堅果、泡麵等可以直接食用又能久放的食物。
9.水(備用水)
在無水源的地方應先備好備用水,有水源的話應攜帶濾水器、水袋等,依行程規劃攜帶。
10.緊急庇護所
例如超大型塑膠袋或避難毯、輕便帳、露宿袋等,當有人受傷失溫時,能夠作緊急簡易的保暖。
四、登山裝備檢查清單
注意裝備清單物品視個人需求和行程的規劃各有不同,若是登雪季或是需要攀岩的高山,就需要專業、適合登此地形的裝備,例如:冰鎬、冰爪、頭盔等,才得以應付氣候和地形。
不論登山新手或是老手,在整理裝備上,難免都會有遺漏的風險,此時裝備清單就很重要了,選擇帶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上山,把不必要的留在家中,緊急裝備雖然不一定用得上,但卻是絕不能缺少的裝備,在購買戶外用品時,商品的重量選擇也是很重要關鍵,輕量化能讓你走得舒適且享受山林,希望大家都能快樂上山,平安回家!
推薦閱讀: